如果你有看我《時裝時刻》一書,大概依稀記得太古(Swire)在我畢業的年代(上世紀90年代),還是一個叫香港大學畢業生趨之若鶩的地方,不單因為最有型或能幹的師姐都被它招攬,也因為太古做事有它自己的風格。因為怕企業生涯的沉悶,亦買不起它當年的星域軒,於是我跟太古最接近的關係大概就是到Pacific Place太古廣場看戲吃飯購物。2005年在太古地產擔大旗的師姐靜悄悄到了羅省約見Frank Gehry洽談住宅項目,今年香港就有Frank Gehry設計的豪宅。錢人人都想賺,但賺得有格而且將社區提升(例如將舊灣仔翻新),是會叫人另眼相看。 《信報》林行止最近在專欄重提2008金融海嘯各行各業皆跌,唯獨女性美容用品一枝獨秀,這個現象我一早就參透了:樓買不起,時裝買不起,但一百數十元的唇膏還是買得起,那理它衰退不衰退呢!這是典型的女性心態,也不知是否這個原故,太古廣場將連卡佛的原本位置調出來,變成The Beauty Gallery,當然他們的想法未必是用這個來迎接衰退,但我覺得這是smart move。當你看到滿街吉舖,有價無市無人租,樓價創新高又如何,經濟停滞,大家不敢亂花錢是事實!但數百元一盒眼影,千元百塊的香水我還買得起,花少少錢,心情獲得提升,也就是住在香港鬱悶中的retail therapy….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