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問是個open minded的人,但open heart/ open up則需要一些鍛鍊和鼓勵;我説話很直接,但情感很多時卻深藏不露,需要別人耐心的引導或澎湃的感染。1998年開始每日出門前替自己拍一張照片,要到2007年才夠膽公開,還要是在SK的鼓勵下,公開了 (《時裝時刻》),也引爆了人人每日自拍的潮流,聽說這種自拍運動養活了很多博客和時裝人(香港同業和國內媒體告訴我的)。自此之後,公開自己的照片變得越來越沒有障礙。
早一陣子,貼了一條在非洲湖邊唱歌的短片,貼之前也猶豫一刻,但貼了之後得到100%正面迴響,給了我很大的肯定,有讀者說感動得哭了;於是給我勇氣公開這片段:在森林的一個晚上,抬頭看星星看了兩三小時之後,就寢前忍不住將腦際的歌曲唱出,跳起舞來;希望能記住這一刻的心情,於是用相機拍下,如果我離開這個世界,就將我spontaneous、joyous and whimsical的一面留下!
此博客因生日而寫,這生日對我來說意義重大,不是生日禮物和到那裡慶祝,而是前半生正式完成,這生日標誌住我完成了soul contract最重要的部分。我在非洲Safari得到的最大啓發的不僅是冒險刺激,同時是一種大自然的教育,沒有教科書,甚至沒有語言,有時導遊會講解,但純粹用眼睛和身體的presence來吸收。坐在吉普車上,這一刻才見到萬馬奔騰般的斑馬漂亮地移徙,每一隻斑馬的黑白斑紋都不一樣,三小時後卻在另一地點見到斑馬的屍骸,導遊說,左邊這一隻死了三年,已化成白骨,右邊這一個大概是三星期吧,馬皮還在!然後見到馬騮,一大群活躍地、精靈地將BB放在袋裡跑來跑去,黃昏卻有一隻馬騮倒掛樹上,頭腦被吃了一半滴著血,沒有人「噫!咁核突㗎!」而是大家都深深感到生與死是一個銀的兩面,一個循環,互相依存。
Joshua Stone曾寫過,他不明白為甚麼生命開始的時候這麼多人慶祝,這麼歡欣,但生命結束的時候卻眼淚連連,哭天搶地,其實生命完結返回The Source/源頭,才更值得慶祝興奮,反而哇哇落地來到這個3D/有限世界,失去高智慧和高清意識的記憶,一切由零開始,成爲「有身皆苦」的「眾生」。有生必有死,99.9%人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死,但大部分人都不喜歡談及死亡,中國人更是啋啋啋,因為它有一種黑暗的神秘感,有一層stigmatized的黑色面紗,叫人恐懼,但在野生自然裡並沒有這個stigma,生死坦蕩蕩,來時一條身,走時一條身。 (Open to Love 2之1)
每天都見面的禿鷹16號那天飛得很近,在十呎以外,從未試過這麼近,似是祝我生日快樂,但到我拿到相機牠又遠飛了
一起來,客廳已有花有禮送來
立刻拆禮物立刻試上身哈哈哈
Son and cake (super delish Raspberry Banana Cream)
New Haircut on birthday was also a Gift
牛牛的屍骸
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