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gh school in season 1
我很多朋友都不肯看《Gossip Girl》,「太high school了!」我也曾因同一個原因而不肯看;中譯名《花邊教主》最倒胃;Gossip這個字可以很吸引某一種人,同時也很趕客(另一種人)。它捧紅了幾個人,其中Blake Lively在時尚界更是聲譽日隆;但今年頭在一個抖不到氣的晚上,就拿出家人早已看完的光碟出來看,心態是:「即管看看有幾低能」,或者有啖笑呢!不看由之可,一看就停不了。當然我不是中學生,但俊男美女很難叫人抗拒,而且這幾個男女主角不只好看,私底下還很有才華!
最重要還是因為那些對白吧,情節和場口都有很多典型電視劇的恰恰遇上剛剛,因為要做就某種戲劇性,或者要讓某些對白出場,而創作某些情節出來吧。原著作者Cecily von Ziegesar因應互聯網時代的改變而希望創作一種新產品,所以這個劇的基礎其實是由資料、市場分析而得出來的某一條必勝方程式,但有了必勝的方程式,都要好看才能吸引觀眾看下去,有俊男美女,都要他們不太白痴才能叫觀眾追下去。
去到第四季已經有很多影評人彈:「從前有一套很好看的電視劇叫《Gossip Girl》,但不知怎的,年復年之後,它的引人之處全都被沖到廁所去,女角S毫無靈魂地飄泊,男角Dan更是可有可無的廢柴花瓶,但最差的還是Nate,他究竟是茄呢啡還是主角呢?……」諸如此類;但這些不重要,因為我並不喜歡看S、D或Nate,《Gossip Girl》叫我看完又看,是因為Chuck & Blair的Transformation。

From mean Chuck ...

...to handsome Chuck

mean Blair

beautiful Blair
外國朋友問我寫的書是關於甚麼?支吾以對,但每一次都會答:「…雖然三本書的題材都不一樣,但三本書都是關於時間和Transformation…」Transformation是我的DNA,不是我選擇的。
Blair Wardolf在劇開始前是一個典型的刁蠻公主,乞人憎、耍手段但又很漂亮的死八妹,換言之就是我們在學校裡最討厭的,但又無法擺脫的某種女孩典型。她有很強的sense of entitlement,基本上是將這一代的sense of entitlement心態放大,對很多東西不單是奉旨,而且以貴族心態橫行曼克頓東上邊,但你不能不佩服她,因為她聰明伶俐、漂亮,能夠洞悉別人心事,看穿別人一個眼神,總是比你早一步或三步看到形勢的發展而捷足先登,就像象棋的高手,不過她的棋盤是她身邊的人和事,所以是高度manipulative的一個人物,所以你會認為這樣的人誰會愛?也注定得不到愛罷,如劇集開始描述的是她母親也不愛她,pilot中她的媽媽(不是後來的)鼓勵她厭食,只關心她是否美麗; 她的原型是這樣的。
Chuck Bass只在pilot中乘過公共汽車,以後他都是在limousine出現,是富可敵國的富二代。頭幾集很簡單,用來形容他的字就是「樣衰」,典型的下流、蝦霸類,可以想像….但這兩個典型到不得了的人物,到了第7集突然撻著了,而且是真正的墮入愛河,從此兩個人都回不了頭,往後整個劇集的發展,雖然S (Blake Lively演)仍然是掛頭名的主角,第1季S是很得人心的,但是第3季之後還有誰理會她?她只是從男人A轉到B、C、D、E、FGHI….,尋找她在家裡得不到的愛和信任,恃著美色,但事實上卻是一舊雲地飄泊,人人上大學,她卻堅持要尋找自己,都未尋找卻又跟不同的男人混上了……。鄧小宇就說:「真是想摑佢一巴…」越年長越叫人煩厭。
Chuck & Blair擁有全劇最好的對白,後來我發現YouTube也有如我這樣死心眼的狂迷,將第四季所有Chuck & Blair的片段剪輯出來;當然頭三季也有某些精彩片段,每次叫我心有下陷的感覺的場面,1。第一季Burlsque Club表演後,兩人在limousine後座的第一次,無論選的慢格、菲林粗粒和所用的配樂,都有種經典感覺。
2.是Blair依然在 denial階段,limo kiss 是錯誤而已,自己無可能愛上樣衰下流的Chuck,可是生日那天,青梅竹馬的Nate失蹤,Chuck嘗試示愛,在天台被Blair搶白,非常好看。
3.第二季Chuck的父親車禍過身,第三季重臨舊地,在醫院走廊虛脫,Blair穿著睡衣把他扶起來,有很多患難見真情,真情對白包括兩個人的自省,Chuck因乘受不了強烈的情感而推開她傷害她,而Blair又明白,係咪好犀利,這段沒有陷入, 要按連結
4.第四季第二集在巴黎Gare du Nord火車站,Blair將Harry Winston交回想化身做平凡人Henry Prince的Chuck。Chuck說:「…我不回來,你的生活會好過很多。」B:「你說得對,但沒有你,也就不是我的生活了。」
這段沒有陷入, 要按連結
http://youtu.be/7jMjEnx8X2Y
當然還有第四季的結局篇,兩人決定let go,不贅了,你自己找來看,翻看了幾次之後,我終於知道為甚麼我被這兩個人吸引著,因為這兩個人的愛情都不像現代的愛情,他們更像荷里活黃金年代經典的epic,除了 Blair 那些很好看的柯德莉夏萍電影主題的夢; 他們的sex scenes充滿了grand gestures,導演還刻意用特寫和慢格去標榜;所有演員都告訴你性愛場面最難拍,因為不能過火位,但又要做出很投入的感覺,所以兩位演員Leighton Meester和Ed Westwick都是很出色的年輕演員,(Chuck從第二季起把頭髮向後梳起之後,有些鏡頭道然跟Robert Patterson一樣英俊,也不出奇,都是英國的高加索面孔。)
兩人都有音樂天分,前者灌唱片,後者有隊Band,我在其他電影或電視劇看過他們演出,完全不是《Gossip Girl》這兩個主角這種味道,Leighton甚至一出世母親已經在監獄,全美國都知道她的媽媽是監躉;而Westwick不愧為英國人,整個卡士都是美國人,但偏偏他的角色最好看,最多亮點,美國演員就是演不出這種grand的味道,他為Chuck設計了獨特的步行方式、身體語言、說話方法,當然服裝、頭髮也配合得很好,但這些人全都是80後;飾演Jenny的Taylor Momsen更是90後,也是有隊Band,能唱能演。這些年輕人不簡單,Leighton對很多事都很成熟,像「我不想濫藥或吸毒,因為我不想重新開始幾十次」很年輕,但都是Old Souls。

Taylor Momsen演little J

Old Hollywood glamour Chuck & Blair
Blair 不要做socialite 的掙扎,要創一番事業才回到Chuck身邊當他的女人,因為她要做國務卿時代的希拉利而不是克林頓白宮的希拉利,Chuck反駁如果Brad Pitt 和Angelina Jolie都可以,他們都可以,Blair答:「那是因為Angelina先贏了奧斯卡」!!!!!都說到我心裡去;Chuck & Blair是頭兩個我最喜歡看的人物,第三個是Lily Bass,飾演她的Kelly Rutherfold跟我同年,基本來說說來,我是可以飾演這些人的媽媽了,事實上,大學同學告訴我:「我的兒子也是《Gossip Girl》迷!」Lily Bass那種美麗是電視畫面上少見,她有她一些很whimsical的小動作,令她的這個角色一季比一季吸引,我記得第一季她第一個鏡頭,當S叫她做媽媽,我打了一個突,因為她真的很年輕漂亮啊!而她的衣服在二、三、四季都是一個最頂尖的時裝衣櫥,這些當然是幕後員工的功勞,但也要她能carry到。
Lily Bass
如果你沒有被這些人物迷倒,《Gossip Girl》本身越看下去就越來越糊塗,因為好像每一個人都要跟每個人發生關係,在這方面是胡鬧和沒有想像力的,但也因為要回應少年擁躉的幻想fantasy,完全能夠理解和明白。最叫人倒胃口就是Brooklyn的Vanessa,重看是一定將她所有的場面FF,而Dan Humphrey雖然嘗試以活地阿倫式的依依哦哦書生氣質突出,但也實在太煩了,也要將他FF,除了他跟Blair的戲份。
在過去一個月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裡,我最渴望的不是去買新季衣服,或是吃一頓好的,而是像Elizabeth Moss在《Get Him Greek》電影裡的醫生,這位經常做到殘的女醫生所言,下班她不想跟男友造愛:「我只想看十五小時馬拉松《Gossip Girl》!」《Gossip Girl》拍紐約和用的靚衫,層次已經超越了《Sexy & The City》,但當然沒有《Sexy & The City》,她不會做得這樣好好,因為她是後來者。朋友想返回NYU讀電影,我就傳訊息給他,要看看《Gossip Girl》第三季,在NYU實影拍攝,仲有NYU舊校友Lady Gaga。第四季不算好看,但有 Fashion Night Out 現場實景,Chuck & Blair繼續好看,於是叫我熱烈期待第五季的來臨。

NYU Tisch Alumni Gaga